[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云南工商学院-高校直通车

 

 

 

已有 11896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 我要咨询

院校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

发布日期:2018-05-10   

院长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大家来到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近年来,学院在省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杨万利教授、洪新华教师、董威教授、龙志文教授的带领下及老师们的艰苦努力,始终秉持着“帮助学生成功”的教育理念,坚持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及机械电子工程等10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及新能源技术等8个专科专业。

亲爱的同学们,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是获取工科技术的殿堂,是锻炼应用能力的舞台,是培育创新意识的摇篮。书声琅琅催人奋进,孜孜不倦终有成,愿同学们在这里享受探索知识的乐趣,立德修身,开拓进取,努力书写灿烂人生的新篇章。

未来10年,伴随着云南省重点战略信息产业、 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机遇,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不断超越自我,向着更高的舞台而努力奋进!

院系特色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秉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紧贴云南省数字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布局,与国内知名企业(如华为、360、北汽新能源、江铃汽车、亚龙制造、H3C、联想、京东、微软、达内、思科、科瑞特、新大陆、泰克、云内动力、昆明重机厂等)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建行业学院与专业,突出学院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


学院专兼职教师共有197名,其中专职教师131 名,兼职教师66人。专职教师中教授35人,副教授34人,高级工程师13人,副高级以上教师82人,占比专职教师62.6%;博士7人,硕士54人,硕士以上教师61人,占比专职教师46.7%。兼职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26人,高级工程师6人,副高级以上教师36人,占比兼职教师54.5%,博士2人,硕士43人,硕士以上兼职教师45人,占比兼职教师 68.2%。70%以上教师拥有企业工作经历,80%的教师拥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团队平均年龄43岁,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极具优势。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团队被省教育厅评委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云南省一流的占地面积5200平米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截止目前学校已投入1600多万实验实训设备。拥有实验实训室40余间(大学物理实验室、电子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电路元件实验室、软件开发实训室、360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室、联想移动互联实训室、达内大数据实训研发中心、京东大数据运营中心、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华为ICT企业解决方案实训室、思科网络综合实训室,H3C企业网建设实训室、智能制造实验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室、汽车维修实验实训室、汽车构造实训室、PLC实验实训室、单片机实验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

近年来,我专业学生在参加全国及省内各项专业技能的比赛中已经获得了80多项奖项,其中1个国赛一等奖,5个国赛二等奖,9个国赛三等奖,26个省赛一等奖等,29个省赛二等奖。

2019年学院获得“云南省高校边缘计算网络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第七批云南省高校重点工程研究中心(120万);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课题1项(20万);教育部协同育人7项;产教融合项目3项(21万);

2019年学院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云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蓝桥杯”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云南省计算机网络技术大赛一等奖两个;云南省信息安全与评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云南省物联网技术大赛二等奖;360CTF行业赛全国50强;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华为ICT学院”荣誉等


数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  (李小森,博士)


  1、该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技能人才,在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视觉技术开展科研工作。

2、该专业的核心、特色课程有哪些?

专业基础课程:

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嵌入式Linux C高级程序语言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电子电路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夯实专业基础。

专业主干课程:

开设《工业机器人入门》、《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工装设计》、《工业机器人视觉技术》、《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课程着力打造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杰出工程师。

专业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全部采用工程化项目实操方式,使学生真正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方案设计、集成应用设计、操作与编程、行业应用工艺等关键技术与技能。与ABB、KUKA、FUNAC、安川、富士康、格力、美的、大众、比亚迪、吉利、菲亚特、名匠、利迅达、思尔特、丹佛、埃华路等知名机器人本体厂商、机器人应用企业、机器人集成商签订了人才培养和就业协议。

3、就读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一)该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各50%,理论课程采用“做中学”模式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动手实践特质;

(二)项目教学内容具有网络平台项目驱动式3D视频课程+工程师讲解+互动答疑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对新技术快速领悟与接受的本领;

(三)对智能机器人技术具有充分的兴趣,具备一定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英文基础的文、理科学生。

4、学生在学习该专业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一)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机器及电接触,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对违反安全规范的学生零容忍。

(二)理科类学生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英文水平较差;文科类学生具有较好的英文及项目组织管理能力,但数学水平较弱。学习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当文理结合、取长补短。

5、社会上是否存在对该专业的理解误区?

(一)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否以学习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为主?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聚焦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主要针对特定的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进行系统学习,与计算机软件编程有较大差别。

(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否要求掌握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算法研究?

传统大学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算法研究均属于科研型人才培养。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与国内一流的语音及图像识别企业开展合作,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市场广泛认可的成熟技术解决诸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实际工程问题。

(三)工业机器人是否存在高压电系统?

工业机器人主要为弱电控制,除动力电之外,其它电系统均在人体安全电压范围以内,虽然弱电系统不会造成人体触电伤害,但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仍要求学员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避免造成人身及设备伤害。

6、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前景如何?

 

 

blob.png


blob.png

 

毕业前景

深造院校 45%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25%选择国内,20%选择国外。

行业领域 智能制造、能源、教育、事业单位、科研院所

8.png

该专业最吸引我的是?

智能科学技术是综合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技术,拥有信息科学技术的核心、前沿和制高点的学科。在如此广的范围内,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人工智能系统部分,通过获取信息和提炼知识,制造智能机器人,应用智能化策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用智能化科学化人们的生活,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啊!不仅肯定了自己的能力,更用自己的成果提高社会的幸福感,成为引进世界发展的一员!

—— 2017级本科章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