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云南工商学院-高校直通车

 

 

 

已有 11905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 我要咨询

院校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发布日期:2018-05-09  

院长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欢迎大家来到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近年来,学院在省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杨万利教授、洪新华教师、董威教授、龙志文教授的带领下及老师们的艰苦努力,始终秉持着“帮助学生成功”的教育理念,坚持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及机械电子工程等10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及新能源技术等8个专科专业。

亲爱的同学们,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是获取工科技术的殿堂,是锻炼应用能力的舞台,是培育创新意识的摇篮。书声琅琅催人奋进,孜孜不倦终有成,愿同学们在这里享受探索知识的乐趣,立德修身,开拓进取,努力书写灿烂人生的新篇章。

未来10年,伴随着云南省重点战略信息产业、 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机遇,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不断超越自我,向着更高的舞台而努力奋进!

院系特色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秉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紧贴云南省数字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布局,与国内知名企业(如华为、360、北汽新能源、江铃汽车、亚龙制造、H3C、联想、京东、微软、达内、思科、科瑞特、新大陆、泰克、云内动力、昆明重机厂等)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建行业学院与专业,突出学院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


学院专兼职教师共有197名,其中专职教师131 名,兼职教师66人。专职教师中教授35人,副教授34人,高级工程师13人,副高级以上教师82人,占比专职教师62.6%;博士7人,硕士54人,硕士以上教师61人,占比专职教师46.7%。兼职教师中教授4人,副教授26人,高级工程师6人,副高级以上教师36人,占比兼职教师54.5%,博士2人,硕士43人,硕士以上兼职教师45人,占比兼职教师 68.2%。70%以上教师拥有企业工作经历,80%的教师拥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团队平均年龄43岁,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极具优势。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学团队被省教育厅评委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云南省一流的占地面积5200平米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截止目前学校已投入1600多万实验实训设备。拥有实验实训室40余间(大学物理实验室、电子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电路元件实验室、软件开发实训室、360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室、联想移动互联实训室、达内大数据实训研发中心、京东大数据运营中心、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华为ICT企业解决方案实训室、思科网络综合实训室,H3C企业网建设实训室、智能制造实验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室、汽车维修实验实训室、汽车构造实训室、PLC实验实训室、单片机实验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

近年来,我专业学生在参加全国及省内各项专业技能的比赛中已经获得了80多项奖项,其中1个国赛一等奖,5个国赛二等奖,9个国赛三等奖,26个省赛一等奖等,29个省赛二等奖。

2019年学院获得“云南省高校边缘计算网络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第七批云南省高校重点工程研究中心(120万);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课题1项(20万);教育部协同育人7项;产教融合项目3项(21万);

2019年学院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云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蓝桥杯”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三等奖;云南省计算机网络技术大赛一等奖两个;云南省信息安全与评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云南省物联网技术大赛二等奖;360CTF行业赛全国50强;连续两年获得“优秀华为ICT学院”荣誉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黄海军,副教授 )


 

1、该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培养在计算机理论和应用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分析应用和解决问题、自我完善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该专业的核心、特色课程有哪些?

核心课程包括前端技术、后端技术、网络组建、网络编程、网络规划设计、网络安全等。

特色课程包括网络设备交换技术、网络设备路由技术、服务器操作系统、工程数据库等。

3、就读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喜欢动手实践,有团队协作意识。

4、学生在学习该专业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常见的困难主要是在学习理论时会觉得枯燥,在实验的时候网络故障排除,对编写的程序或脚本进行调试,这些都是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培养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提升是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

5、社会上是否存在对该专业的理解误区?

理解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高中毕业对计算机的接触是零基础,害怕基础太差,担心学习太吃力,该专业就是学软件开发和编程,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很好的数学基础,对于这种理解,首先要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学好基础课程,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动手能力,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到了学习核心课的时候就比较轻松。其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除了软件开发还有其他很多个方向,例如网络运维、网络规划、网络安全等方向可以选择,软件开发只是其中一个分支。

6、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前景如何?

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软件工程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我校毕业生被中国银行、中国电信、腾讯、京东、百度、红塔集团等国内外公司聘用。

该专业最吸引我的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可学术、可实践、可设计。它是一个涉足极为广泛的学科,几乎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最吸引我的莫过于,自己身边的人打开一个手机APP,我可以自豪地对他说,这个APP是我开发的。然后通过对自己专业的学习,把一个个字符和一串串代码,整合成一个能够使用的软件、APP,甚至是开发一款大型的游戏,那一种成就是无法言喻的,那一种激动是无法掩盖的。

—— 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刘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性、实践性强,发展迅速、重视数学、逻辑、数据结构、算法、电子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系统软件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的一问学科。对于它如此广泛的选择,最吸引我的莫过于现场的软件设计。通过自己的专业学习,我每天沉浸在敲代码的快乐中,看着自己用心敲出的代码变成一张张网页,心情激动不已,想着以后也许我的网页也有很多人来观看,我就一心想钻进那个代码的世界里。代码照亮了我的生活。

—— 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润琴

四年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习,对计算机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该行业更新换代快,要求具有较高的自学能力和自制能力,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很辛苦的专业。但是它诱人的薪资和项目完成之后的成就感,让我充满了开发的激情,给予我无穷无尽的力量去钻研更高的技术,开发更好的东西。

—— 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杨静